他是元老又创建了我们每天都能见到他的字

※发布时间:2023-3-18 11:40:47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据毛的医护人员蓝桂英回忆说,那天毛一天都没吃饭,也很少说话,一直在循环听南宋张元干写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1886年3月5日,董必武诞生在湖北红安县南街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在私塾教书为生,对这个儿子的到来欣喜不已,特地给他取名为“贤琮”。

  董必武小时候非常聪明,父亲在私塾里教书时,他就在旁边听,往往大孩子们还没有学会,他就已经会了。

  在他5岁时,父亲抽查《三字经》的掌握程度,连问了好几个孩子,都答不上来,这时候,幼小的董必武站了起来,一字一句、完整不漏地背了下来,让父亲大为惊喜。

  在那个科举盛行的年代,董必武的父亲年轻时也热衷于,但多次科举换来的却是名落孙山,只好回家教书为生,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董必武的身上。董必武也没有父亲的厚望,年仅17岁就考上了秀才。

  1905年,董必武考上了武昌第一学堂,除了用功读书以外,对当时流行的新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像《警示钟》《猛回头》《新民丛报》等刊物,更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地学习里面的新思想,他逐渐意识到,此时的中国急需要一场,只有,才能,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1910年,董必武从武昌第一学堂毕业,成绩全校排名第一,引起了当时湖广总督瑞澂的注意,他特意光绪,保举董必武为“拔贡”。

  在晚清,如果成为一名“拔贡”,就可以免去繁琐的科举考试,可以直接入仕做官,但是,董必武却一口回绝了瑞澂的这番好意,坦然说:“我只是个读书人,不是个做官的料。”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在武昌爆发,董必武大喜过望,激动地说:“天佑我中华!”随即辞去教书先生的职务,和好友张国恩一同前去武昌,投入到了那场轰轰烈烈的中去。

  三道桥之战,是董必武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当时的三道桥上,炮火连天,战斗激烈,他多次往返于前线和后方之间,为起义军战士们运输弹药。

  在日本留学期间,除了攻读法律之外,董必武还经常去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孙中山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董必武回忆说:“先生辩才无碍,中国的道,惟有实行三义的,鼓励我们在失败后不要灰心气馁。”

  1917年,发生了世界的“十月”,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正在武汉做律师的董必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关于马克思主义,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曾接触过,当时的他就对马克思主义颇有兴趣,如今“十月”成功的消息再次传来,更让他心潮澎湃!

  董必武孙中山多年,如今已经是一名“老”,可是历经多年,两次均以失败告终,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考。这个时候,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来的李汉俊,成了董必武主义道上的启蒙者。

  李汉俊于1918年底归国,从日本带来了很多关于“十月”的资料,以及介绍马列主义的书刊。在李汉俊的帮助下,董必武对这些资料开始了详细的研究,当他了解完后,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他知道,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与的“十月”,所依靠的对象不同,进而所达成的目标,以及产生的效果自然是天差地别,只有依靠广大工农,中国才有希望!

  后来,董必武回忆道:“当时那段日子,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李汉俊带来的资料我读完后,这才明白,中国一定要依靠劳苦大众!”

  思想转变以后,董必武便开始了行动,首先是在1920年2月,他在武汉创办了著名的“武汉中学”,为当时的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还制定了名为“朴诚勇毅”的四字校训,勉励同学们诚实勇敢,做事持之以恒。

  除了办学之外,董必武其余的时间全部扑在了主义的事业上,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如陈潭秋、包惠僧等人。

  在创建中国这件事上,董必武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曾对陈潭秋、包惠僧说过:“现如今十月已经成功,中国也要走这条,但一定要有我们的组织,我们的政党,只有这样,才能领导中国成功,胜利!”

  1921年7月,作为武汉代表的董必武和陈潭秋,参加了著名的一大,宣告中国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1934年10月,年近半百的董必武随军长征,起初担任干部休养连连长,但因为还有30多名女同志,与男同志在一起行军不方便,于是在贺子珍向提议后,组建了一支妇女队,队长一职则由董必武担任。

  虽然妇女队只有30多人,但董必武身上的担子可不轻,他们要负责60多副担架,每人肩扛两副,而且只能采取夜行军的方式,不准点火把。

  为了协调工作,董必武把她们分为两组,按照体力不同,负责各自的担架数量。董必武自己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既要在前面探,又要回来照顾大家,有时候碰上下雨天,他经常会摔倒在泥坑里,爬起来后就是一身泥浆,因此被女同志们戏称为“泥人董”。

  当时,部队进入贵州苗族地区后,邓发的妻子陈慧清同志的预产期越来越近,一天清晨,部队刚开拔没多久,陈慧清那边就传来消息,说孩子快要生了。

  干部休养连连长侯政拿不了主意,就把目光投向了董必武,董必武立即说道:“让慧清同志尽管生,剩下的事交给我们!”

  董必武说完后,立即派同志去通知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一定要让后卫部队顶住敌人的进攻,到陈慧清同志把孩子生下来为止。董振堂二话不说,立刻答应了董必武的请求。两个多小时后,陈慧清终于生完了孩子,董必武也松了一口气。

  建国后,陈慧清每每提及于此,都会感激地说:“当年要是没有董老的,恐怕就没有这个孩子了。”

  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国共双方再次携手合作,共御外侮,因董必武在方面的声望,被派到武汉和重庆等地工作。

  在重庆,虽然八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工作由负责,但他们为了刺探情报,埋下了许多暗桩。董必武和同志们在房间内商议事务时,都会打开唱片机放一段京剧,声音放得特别大,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出门乘车时,董必武也特意让司机多绕几圈,确保身后没有跟随。

  董必武的,也让毛人凤非常苦恼,蒋介石曾多次询问关于董必武的情报,毛人凤总是一脸茫然,说:“委座,属下,董必武那边什么情报都没有!”

  有一次,在举办的宴会上,董必武还特地向毛人凤说:“好久不见,毛局长,这些日子你辛苦了。”

  毛人凤知道,这是董必武在自己的,虽然肚子里窝着火,但也无可奈何,谁让自己确实呢?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举行,董必武作为代表,与宋子文、顾维钧、王宠惠、胡适等人,一起出席了这场盛会。

  6月25号,《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正式开始,中国代表团其他人签完字后,董必武拿起来桌上的笔,在签字栏那里庄重地写下了“董必武”那三个遒劲有力的楷体字,至此,中国代表团签字仪式正式结束。

  在那段出访美国的时光中,董必武也给顾维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顾维钧后来回忆说:“他是中国代表团最年长的,是个读过古书的人,为人和蔼可亲,但颇机敏,虽然年事稍长,但通晓国际事务,这使我顿感到惊奇。”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在解放区的经济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建立中央银行和发行货币刻不容缓,这个大梁,就是由董必武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和“人民币”,也是在董必武的主持下诞生的。

  时间回到1947年春,华北经济办事处成立,董必武担任办事处主任,白如冰、陈希云、薛暮桥等人担任副主任,目的是“统一财政经济政策,指导各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的推行”。

  在建立中央银行这件事上,同志们的想法和提议非常多,有的人提议说叫“联合银行”好,有的人提议叫“解放银行”好,董必武看后,觉得都不行,他认为,联合银行存在局限性,而解放银行若是放到50年、100年以后,则显得有些过时落后。

  最后,董必武经过详细考虑,提议新建立的中央银行叫“中国人民银行”,其用意也非常简单,就是这个新建立的中央银行,归人民所有。

  董必武的这个提议发出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毛、周总理也觉得非常适合,于是,1947年10月8日,在中央的复电中,正式将新建立的中央银行定名为“中国人民银行”。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人民币”的发行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1948年3月,“人民币”的版面设计工作正式开始,经过4个多月的设计工作,第一版人民币在7月初诞生,由当时的华北银行总经理南汉宸负责此事。

  当南汉宸把人民币样本拿给董必武看时,董必武给出了几点意见,首先在人民币正面,原计划印刷毛头像,但毛本人不同意,以印刷人民为主体,董必武说:“新中国建立以后,标志着我们从此是自主的国家,人民币的正面与背面,除了必要的阿拉伯数字之外,其他一律采用汉字,决不能像其他国家的货币一样,出现一些乱七八槽的外文,这样不好!”

  南汉宸说:“董老,从建立银行,到发行货币,都是您老一手负责主持,再说了,您老的那一笔字,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啊!”

  南汉宸这么一说,董必武也不好再,便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伍,拾,佰,仟,万,圆”等几个大字。

  董必武的楷体书,以唐代的柳公权为主,字体俊朗,遒劲有力,直到今天,人民币上还是用着他的那一套字。

  董必武曾经说过:“我呢,是一个老,在这之前,还参加过同盟会,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工作过几年。从的成立,发展到衰落,我都是亲历者,他们怎么衰落的,我心里一清二楚。贪污,是他们的最大的毛病,可以这样说,是他们自己亲手葬送了自己。”

  建国初,组织上安排他住在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处王府大院内,房子很大,条件很舒适,但董必武却搬了出去,选择了一处离单位很近的小房子里。

  儿女们很不解,心里很抵触,都反对他的做法,向来温和的董必武,却罕见地发了火,说:“那么大的房子,就住我们一家人,还得有警卫排负责工作,这合理吗?再说,离工作单位那么远,让别人送文件,传达通知,岂不是很麻烦?就算是坐车去,那也得要浪费很多汽油!搬到这里,离单位近,工作方便,房子也刚好能住下我们一家人,还给国家节省了很多人力财力,有什么不好?”

  董必武这番话讲完后,儿女们都低下了头,董必武又接着说:“你们是我董必武的孩子,千万不要光想着享受,别忘了,我们新中国成立没多久,国家还很穷,老百姓还没吃上饱饭,我们的任务还很重,千万不要有的思想!”

  1958年一天晚上,董必武一家人正在吃晚饭,小女儿董楚青不小心掉了几粒米,也没发现,吃完就跑出去玩了。董必武看到后,急忙喊住了她,说:“楚青,回来!把桌上掉的米粒吃了!”

  董楚青回头看着桌上的米粒,一时间不知所措,董必武看着她,说:“天底下最苦的,就是庄稼人,他们辛辛苦苦一年,为的就是能吃饱饭,你看看,你掉了这么多,多可惜!”

  毛得知这个消息后,把南宋张元干写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最后两句“举大白,听金缕”,改成了“君且去,休回顾”,循环听了很久,以此来送别这位奋斗一生的老战友。

  2016年3月5日,董必武诞辰130周年时,《》发表了《纪念中国的模范的领导者董必武同志》,其中写道:“他对中国作出过重大贡献,却一直‘甘为民仆耻为官’,从不谈自己的功绩,从不居功自傲。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他都以‘新功未建惭高坐,老本无多啃早完’的谦逊态度,践行全心全意根本旨,为党建功、为国立业、为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