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音乐曲风> 文章内容

脱贫协奏曲

※发布时间:2020-11-28 10:51: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4年,水城县发耳乡发耳小学在上级文明办和教育局支持下,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第一架亮锃锃的钢琴终于落户这所乌蒙大山深处的学校。

  音乐老师李秋回想起自己在教室里第一次弹起钢琴时,很多小脑袋悄悄趴在窗外打量这个黑黑的大盒子,当李秋开门邀请孩子们进来一起听音乐时,孩子们又一哄而散。那一双双渴望而又胆怯的眼睛,李秋知道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在外务工的父母无法长期陪伴,、内向、不敢与人交流成为这群学生的共同特点。

  很想为乡村学生做点什么的李秋,2019年7月接到一个全新的工作任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驻村干部前往比德镇大寨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由此她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一个普通的中国贫困村寨。

  2018年她班上有个叫陆贵的学生突然提出,这个孩子平时比较活跃,发言挺积极,成绩也不错,怎么要了呢?这是义务教育不允许的,听说是家长主动要求的。作为班主任的李秋决定去家里看看个究竟,陆贵的家不通车,李秋在8公里泥泞的土走了近两个小时。进村时遇到才收工的陆贵父亲,看到老师来家访,他让陆贵带着老师先回家,自己朝村里小卖部方向跑去。破烂的瓦房歪歪斜斜地站在黄昏的夕阳中,陆贵指着透过窗玻璃的那抹微弱的灯光说:“老师,到我家了。”

  推开门,李秋鼻子一酸:房子里唯一像样的家具是一张床,床上躺着一位年迈的老人,这是陆贵久病卧床的奶奶;旁边用砖头和木板搭起的另一张“床”上躺着陆贵外出务工受伤的叔叔……奶奶和叔叔只能用眼神和手势与李秋打招呼。

  正在李秋不知道是站是坐的一刻,陆贵的父亲提着一小袋水果回来了,他低声说:“老师,家里就是这个情况,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想着让娃娃回来帮忙做点事补贴家用……”

  李秋没有多说控辍保学的大道理,因为这个家庭确确实实是山穷水尽、走投无了。交谈中李秋慢慢看得出,陆贵的父亲对这事还在犹豫不决,她就耐心地和陆贵一家人聊起家常,归结到一点——“家庭贫困,娃娃读书才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陆大哥,知道你很辛苦,但是你还想陆贵以后也这样辛苦吗?你家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扶贫兜底政策,你多去村委会反映一下,给陆贵奶奶和叔叔争取救助,咱们水城这一块的政策都是有的……”

  两个小时的和一起想办法,陆贵的父亲答应再苦再难也让孩子继续读书。离开陆贵家,踏着夜色回学校,快出村口时李秋无意间回头一瞥:陆贵的父亲把未打开的水果袋拿回小卖部,退钱回来买急需的生活物资,在这个家庭吃水果也是一种奢望。

  走回去又是两个小时,黑漆漆的山上,李秋百感交集,更加坚定了自己当老师的初心:要做贫穷困顿中的一抹光亮,牵引着孩子们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亮的未来!

  李秋接到驻村任务时,是比较犹豫的;因为自己怀里的宝宝刚满6个月,离开孩子去90公里之外的比德镇大寨村,内心无比纠结。她几次走到校长办公室门口,想来想去又悄悄走开,领导当然知道她刚刚生小孩,如果有其他人选也不会安排自己了。李秋最终还是没有敲开校长的门,孩子还在哺乳期,只好带着一起去驻村吧。出发那天,李秋妈妈实在不放心,临时上车跟着一起去大寨村了。

  到大寨村的第一天就面临住宿难题,六个驻村同事加上自己一家三口,村里住宿顿时紧张起来,只好腾出村委会档案室让李秋一家三口暂时住着,没有床就在地板铺上榻榻米凑合一下。

  脱贫攻坚鏖战正酣,第二天七名驻村老师就和村支两委开碰头会,了解情况以便迅速开展工作,会议室旁边是档案室,刚开会一个小时,醒来找不到妈妈的婴儿就哇哇大哭;会议室里的李秋坐立不安,但身边同事们正专注地研讨工作,李秋将思绪拉回工作上。

  直到中午休息时,她才跑过来给满脸泪痕的孩子喂奶。宝宝回到熟悉的怀抱后停止了哭声,或许哭累了,不一会就抱着李秋睡着了,李秋红着眼把宝宝轻轻放回外婆怀里,回会议室继续工作。

  连着几天,大寨村村委会的工作总是伴着小孩的哭声进行。虽然大家都理解也没说什么,李秋心里非常内疚,宝宝的哭声影响了工作进度;村委会是集体伙食,婴儿食物也没办法单独做,宝宝吃不好睡不好,哭声越来越微弱,年迈的外婆也吃不消。无奈之下,只得让家人将母亲和孩子接回去;宝宝带着哭声和家人渐渐远去,李秋站在边禁不住泪流满面,宝宝从此只能喝婴儿奶粉了。

  送走母亲和孩子后,李秋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白天走村入户了解各家各户的贫困情况,晚上回来赶着建档立卡录入贫困户各种信息,一天干下来精疲力尽,回到住处沾床就睡着了。

  比德镇大寨村共有357户村民,其中有66户贫困户、1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逐渐熟悉村里情况后,李秋发现村里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家里只剩老人带着小孩生活,有些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一袋奶粉、一个奶瓶就是照料宝宝的全部东西。有一天,李秋走访留守老人家庭,老人家抱怨说:“村里土地太少,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不然这奶粉钱都成问题……”旁边几个村民也跟着:“我家什么都没得,有啥子好走访的?”“我们家没得一点好处,你们又不是天天都来帮忙,就不要来添乱了。”

  面对这种内生动力不足的“等靠要”思想,李秋耐心地解释:“话不能这样说,你们家孩子上学交过学费吗?中午在学校吃四菜一汤交过饭钱吗?”“哦,这倒没有。”“那不就是了,这些不都是给你们的福利,我们是来帮助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让我们大寨村的日子越来越好,希望大家相信我们、配合我们。”

  虽苦虽累,李秋盼望着脱贫攻坚大决战胜利的日子早点到来,把大寨村的产业搞起来,让青壮年在口就能勤劳致富,让留守儿童能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现在和宝宝的短暂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李秋在心里这样默默地鼓励自己。

  房子漏水、耕牛走丢、两口子吵架、生病报销保险……从得知群众有困难了主动上门帮助解决,到村民们遇上难题就主动找扶贫干部帮忙;能今天就地解决的决不拖延到明天,不能马上解决的迅速汇报给上级。七名教师(七名攻坚队员)的扎实工作被群众看在眼里,也到心里。一两个月再来回访时,村民大老远就大声招呼:“你们来啦,快来家里坐坐。”处理完问题,连声感谢:“谢谢哦,又给你们添麻烦了。”

  大家发现,包包村民组的余祝能家很古怪,明明家里有人但无论怎么敲门也没有反应。周围邻居反映说几乎没见他家房门打开过,紧闭的大门里经常传出男人的声和女人的哭喊声,每到夜里这骂声和哭声显得格外凄惨,周围邻居也没人敢去劝阻。

  李秋和同事们深入调查,原来余祝能患有病,一发病就打他媳妇,读五年级的双胞胎儿子也是被的对象。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商量后,共同把余祝能送进病院进行长期治疗,李秋和同事们跑前跑后,为余祝能媳妇在比德中学食堂找12生肖排序了一份工作,既有稳定收入又能照顾双胞胎儿子。

  在和双胞胎孩子的接触中,李秋发现哥俩几乎不说话,也不和外人接触;根据多年当老师的经验,她猜测生活在父亲阴影下的哥俩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2019年寒假,她和同事们带着心理咨询老师到余祝能家里对哥俩进行心理,检查结果是有自闭症倾向。把这些特殊情况后,六盘水市山城病院决定把哥俩接过去进行心理治疗,李秋和同事们持续哥俩的治疗情况;医院反馈,经过治疗兄弟俩病情明显缓解,正在逐步恢复健康。

  驻村扶贫,痛并快乐着。时间一晃,八个月过去了;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宣布水城等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已久的脱贫摘帽在数以万计的干部群众艰苦奋战几年之后,终于胜利;李秋等七名老师的驻村帮扶工作也暂告一个段落。李秋回到家里,看着已经蹒跚学步的宝宝感慨万千,经过这八个月,宝宝成长了,自己也成长了。243天,没有一天不牵挂着孩子,没有一天不控制住想要连接视频看孩子的冲动。虽然失去243天的陪伴,大寨村群众的幸福生活给予了补偿和赏。

  李秋在客厅里悬挂了自己一家三口住在村委会档案室的相片,“等孩子长大之后,我会告诉他,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曾经跟着妈妈一起在大寨村参加过一场很伟大很了不起的战斗——中国人民的脱贫攻坚战,这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来源。”李秋颇为自豪地告诉笔者。(周泓汛 张楠 孟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