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音乐曲风> 文章内容

他把古典音乐做成《奇葩说》 总理都喜欢和他聊贝多芬

※发布时间:2017-6-17 18:14: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个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学霸,说换专业就换,旅德十年,成了法兰克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博士,现在还当了“网红”。任谁都觉得这样的人生有点过于精彩,金麦克自己却云淡风轻:“有那么厉害吗?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

  架好两个机位,助手喊“卡!”,音乐麦克疯的就开始了。完全没有稿,换上长衫,抱着“长草颜团子”抱枕,一拍惊堂木,音乐家金麦克变身“非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金麦克,开始叨叨莫扎特、勃拉姆斯那些事。

  这个脱口秀其实在金麦克脑子里盘旋了有两年之久,因为拖延症,真正动手还是上个月。“为了好玩嘛,就告诉大家,古典音乐还有这些音乐家,没那么阳春白雪、高高在上。”一开始就分析作品,肯定没人爱听,那么就先从音乐家入手好了。,应该人皆有之吧?

  也没做短视频研究,靠着碎片时间,金麦克把几个要点一归纳,齐活。别小看这些,有些百度百科上根本搜不到,比如“勃拉姆斯童音说”,那可是金麦克的老师福克曼教授的奶奶亲口说的,她和勃拉姆斯是同龄人,家族世代交好。

  和演绎音乐一样,脱口秀其实也是一种“翻译”, “当‘青椒’快两年了,连说仨小时也不会带喘。”把知识嚼碎了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这些,他驾轻就熟。

  内容有了,成了最大的难题。录一段5分钟的视频,几乎都要两小时,每次都是围观的吃瓜群众笑场到不行,他提醒:“注意点注意点,这是一档非常严肃的音乐节目!”

  大学上的化学系号称南开大学四大支柱之一,妥妥王牌专业,全国排名Top3,有多难考可想而知。金麦克考上了,做了两年实验,成绩好到可以拿学金,却因为一句“你不学音乐是犯罪”而立马“都没办好”,就飞去改修钢琴了。

  这个转折点发生在2004年作为化学系学生,在著名指挥家埃拉休冯艾伦先生指挥下,金麦克与南开大学学生交响乐团合作,在国图音乐厅和天津音乐厅演出了以难度著称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演绎拉赫玛尼诺夫。作曲家本人身材高大,被戏称有一双“章鱼须般的大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

  改变金麦克人生的人叫艾伦,中文名叫丁乙留。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位受聘于文化部、与签约的外籍指挥家。正是这个被南开学生昵称为“老丁”的老头,一句话让中国少了位化学家,多了一位钢琴家。

  2005年初,报考法兰克乐学院钢琴系,被该院最负盛名的福克曼教授(20世纪最重要的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演奏者之一肯普夫的学生)收徒。

  最重要音乐节及音乐厅都成了他的打卡圣地:包括Schleswig-Holstein音乐节,Mecklenburg-Vorpommern音乐节,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莱比锡布业大厦音乐厅,法兰克福老歌剧院。

  2008年,还应Brit Bnai基金会邀请为总理默克尔演出。演出完默克尔还专门来祝贺他,两人聊了很久贝多芬,“她对贝多芬的理解超乎我想象,音乐素养非常高。”

  2009年,金麦克的“忘年交”电影节缪勒-斯塔尔邀请他在市政厅为时任长施泰因迈尔及市市长沃维莱特演出。

  2016年,他又作为音乐总监创建了第一届中德古典音乐节, 请来享誉国际乐坛的“专家”朱晓玫、“中国肖斯塔科维奇”的作曲家王西麟等音乐家,献上了被朗恩市市长赞叹为“朗恩市千年建城史上最特别的夜晚之一”的演出。

  金麦克就是我们父母口中说的“别家孩子”。就连回国成为浙江音乐学院的教师,都是陪女朋友来面试随意考上的。

  这并不是一个《逍遥游》里,大鹏展翅千里就“抟扶摇而直上”的故事。即便你有天赋,练琴就不苦了吗?

  金麦克告诉你,“苦!太苦了!”他想过放弃吗?答案是肯定的。自幼师从唐国强的表演启蒙老师隋稳掬老师学习钢琴,作为一个84年生人,那些80后共同的回忆什么《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都几乎为零,只记得小时候练得几乎,对着父亲崩溃大喊:“为什么你总是要我练琴?!为什么都不让干其他事情?!”

  再大牌的音乐家,演出刚开始都会稍显紧张,甚至大脑一片空白,谱子、理解、逻辑全部想不起来。这时候怎么办?

  再接下来的一小时,就是每个音乐家梦寐以求的时光。纯粹,只有音乐。“在这一个小时里死去,也值得。”

  “我和莫扎特一个星座,最的水瓶座。”之下,金麦克平时的打扮就是T恤牛仔裤,头发偏分,架一副黑框眼镜,非常乐于调侃自己。

  “有次吃饭,邻桌的人说我长得像高圆圆,这人说完带上镜,牵着导盲犬就走了。”他对这个梗念念不忘,现在办公室的wifi密码就是gaoyuanyuan。

  笃信爱因斯坦毕生追求论证的理论,金麦克也觉得皆有一套相通的规律。他是个相声重度依赖者,几乎每天都在郭德纲的相声当中睡去,听相声都能听出音乐原理:捧哏的那些个“哎?哦?嗨!”助词,语调的抑扬顿挫、重音的把握在他听来都是理解节奏和旋律的最好注脚。

  他有一次甚至在天桥上听两个大妈吵架长达半小时,为的就是听二人的一来一去中,情绪与语调、重音的变化。

  和你们一样,他说自己的房间乱得旁人难以下脚,但自己乐在其中,找东西一找一个准:“这不是和音乐一样,都是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