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音乐曲风> 文章内容

如何判断一首歌是什么曲风?

※发布时间:2019-10-6 4:47: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巅峰小保姆」,因为感受的东西过于模糊,好比有人觉得闪灵乐团是很吵的音乐,但有人认为猫王就很吵了,所以大数的意思就是,大多数人觉得闪灵才叫吵,所以猫王的音乐并不会被归类为“重金属”。

  但是,大数的缺点就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认知,所以才会产生一堆爵士咖认为kenny G根本不叫爵士乐,Charlie Parker那种才是的争论。

  时间会改变定义,因为文化是动态的,60年代“滚石乐团”全世界都觉得坏透了,叛逆极了,但你问现在年轻人,他们会觉得很无聊,俗到不行,2017像One Ok Rock那种才叫潮、才叫屌、才叫摇滚乐。

  音乐是一门深度学问,它当然有学术学理上的专业,音乐圈的人最讨厌外人评论音乐,因为他们只会用一堆华美词藻堆叠,做泛空的评论,对音乐结构的认知几乎是零。

  比如蓝调音乐,很多人形容它“忧郁”,但什么叫忧郁?难道重金属不忧郁?雷鬼不忧郁?周杰伦不忧郁?小苹果不忧郁?如果要精准的分析它,或许只是因为它音阶用了很多半音的走法,所以产生了你认为的忧郁。对大众来说,这些确实不必要懂,但如果你想往专业走,学习更多专业的学理对认识曲风相当有帮助。

  但反过来说,过于学理去认知音乐绝对是坏事一件。音乐是艺术,是人文的表现,很多感受是“意”不是“形”,也不是所有的感觉都能条列分析。

  比如你不能说有Power chord(电吉他特有的摇滚和弦)才算摇滚乐,有无数的摇滚乐都没有Power chord,摇滚有很多种呈现手法,可能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一种表演手法,一种打扮、一种音量、一种音色、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一种直来直往的编曲…

  而且音乐爆炸发展至今,已经没有什麽很纯粹的曲风了,都是不断融合、、进化、在融合、、进化…往往一个乐团在形容自己的音乐风格时,也说不来到底什么是“曲风”。

  以上四点要说的就是要认识一种曲风是认识不完的,因为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时代一直在演进,每个人的喜好、观念永远在变,加上切入点各不同,很难有一套共通的标准,只要掌握大原则大方向,我们对标签式的曲风定义应该要更包容多元。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研究音乐的顺序,方法,但那只是我个人习惯,不代表什么权威答案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做调整,思考。

  万法归一,所有音乐的变化都可以回溯到那个最原始的,既然是,那就是大数定义,最没有争议的原理(越明确越好)。唯有掌握原理在查资料时才不会被一堆“形容词”混淆,聆听各种变形融和时才能结构突变的脉络。

  节奏:雷鬼2、4重拍,爵士Swing,森巴100以上的速度,放克16分音符切分、摇滚8分音符进行…

  音色:金属电吉他高失真破音,爵士温和的Bass/鼓,FUNK颗粒感的Bass/鼓, 日本民谣三味线,印度民谣西塔琴, 古典乐交响乐团编制,不插电原音乐器配置…

  很多原则可以从书里找到,但更多是要靠你自己耳朵聆听,大量的听、用力的分析,善用大数原则,就算你不是科班的也很快就能掌握任何曲风的色彩。

  我习惯先把”鼻祖”找出来(也是一种掌握原点的观念),比如雷鬼的Bob Marley,放克的James Brown,庞克的The Clash,摇滚的Chuck Berry…然后沿著时间轴一听到现代,你会发现流行这种东西一直都在变,也不断地融合新味觉,每个年代对曲风的定义也大不相同。

  现代音乐混种太多,曲风界线越来越少,不如以前壁垒分明,特定名词都已变成”元素”的一种,聆听的时间轴越广,就越能掌握时代演进的曲风变革。

  研究曲风最常迷的原因就是因为分歧太多,左边拉开爵士领域、洋洋洒洒几百个关键字,右边展开摇滚家族,又是迷宫晕头转向…

  举个例,Bob marley 的“no woman no cry”,无疑是个经典雷鬼范例,再看看张惠妹融合Dubstep的“牙买加的槟榔”,你说这是一种新曲风吗?是的!!但你有没有发现核心原理往回推30年也是通的,雷鬼强调2、4拍,所以节奏重音、旋律的落点都还是跟著原则走,旋律的铺成也是紧紧咬著中板慵懒的swing感…。

  音乐一直都是连续性的交缠系统,它从来都是一整块,不是一小片。每个艺术家在创作时都会被自己聆听过的东西影响,所以谁影响谁,谁又像谁…本来就很正常,Dubstep或许你觉得它是个很潮很屌的新东西,但若深入探究,其实它跟雷鬼渊源很深,两个合起来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创新”。

  随便听一首DubstepSkrillex的作品First Of The Year你就会知道,不雷鬼吗??雷爆了。极限金属源自重金属,重金属来自重摇滚,重摇滚还有私生子funk,结果他们都是同个妈叫Rock N Roll(早期摇滚),但没有蓝调又生不出Rock N Roll…究竟又是谁变革了早期蓝调?不断的挖深问题,一直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不断的往前“考究考究考究考究考究考究…”,最后你的脑袋就会清楚的了解整个家族发生了什么事。

  即便你已经锁定一个很明确的标的曲风聆听,也尽量多找不同人的诠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每个歌手/乐手在细节上的表现还是差很多,有时候某些曲风有人做得较有个性、有人比较受欢迎、有人比较有趣,就是取决这些细节的不同。

  比如80时期的摇滚/重金属,表面上听起来差不多,但光每个吉他手编曲的性格就差很多,Van Halen、Bon Jovi、Guns N Roses、Ozzy Osbourne…这些都被归类在80,但你要学著分辨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异。

  如果上述3点讲的是宏观的分析,那第4点就是要你学会微观的聆听,、永远藏在细节,质感与品味便是从分辨这些学习而来。

  什么音乐会产生什么感觉都是其来由自的,比如黑奴的“工作歌” ,相较于者白人严谨制式的古典乐体系,显得如此奔放?那不正是反映他们内心想殖民的感受吗?所以才有蓝调、爵士、灵魂乐…这些音乐最大的特徵就是“即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