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电台音乐> 文章内容

蜻蜓FM联手小米 网络电台加剧用户争夺战

※发布时间:2017-6-28 20:17: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4年9月底,在前往小米总部做最后谈判之前,蜻蜓FM CEO杨廷皓就认为,只要这次双方团队的会面没有大差错,蜻蜓就将成为小米电台的独家音频内容战略伙伴,为小米手机的1亿用户提供音频内容。

  用杨廷皓的话说,蜻蜓FM“不论在专业内容还是版权内容上都是最清晰和完整的”。这家公司自上线年底又与中国最大的音频版权商央广之声合作,获得了国内最全分类、最大数量的正版音频内容。

  和小米最后的会面如前几次的谈判一样顺利,最终只用了3周,蜻蜓和小米的这次合作就敲定了。在2015年3月,蜻蜓与小米正式对外公布了有关小米电台的合作计划。

  杨廷皓预计:“小米预计到今年会有过1亿的用户。现在蜻蜓的注册用户有1.5亿,加上这1亿,就相当于用户基数快翻一倍了。”

  不论是与小米的内容合作,还是传统预装APP的形式,通过增加终端合作方来扩大用户人群的覆盖,对于现在的音频平台来说都不是新鲜事。

  由于用户群的关系,与小米的这次合作将为蜻蜓带去大批年轻的潜在用户,而这正是用户年龄层偏高、期望“笼络”更多用户群体的蜻蜓FM需要的。

  “我们的用户特征和汽车族的很多特征都符合,比如男性多一点,年龄在30-35岁,都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有较高的收入。我想,这和我们早期的产品定位有关,因此吸引了很多通过汽车听的人群。”杨廷皓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杨廷皓所说的早期产品定位,是指蜻蜓FM从2011年9月IOS版上线时,将自己定位成一款电台的聚合应用,把传统电台的直播搬到手机上。2013年初,蜻蜓完善了点播的内容。

  在这一年,在蜻蜓正忙着铺开内容的时候,行业里杀入了两个强有力的竞争者:2013年3月与10月,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先后上线。它们都选择了走“播客”的线,也就是利用UGC(用户生成内容)入局。

  事明,选择UGC作为开局为两家公司都带来了快速的用户积累。根据喜马拉雅的数据,喜马拉雅FM在上线年的时间里,用户规模已突破1.4亿。而荔枝则在1年出头的时间里攒下了2000多万的用户。

  喜马拉雅FM最早做的是有声书,之后慢慢将内容铺开,现在还有了25%的PGC(专业生成内容),包括电台点播内容,明星团队节目等。而荔枝FM在刚上线时就把自己放在了录音分享平台这个定位上,因此公司没有把过多的投入放在专业内容的引进上,而是花了大力气来解决用户录音的门槛,提高手机录音内容的质量。

  “荔枝和竞争对手的区别其实挺大的。我们对主播的定义、节目的内容定位和整个创作的生态都是不一样的。竞争对手的收听量集中在明星主播和明星节目,几个有影响力的节目会有集中的用户,比如郭德纲相声。而我们的听众每天听的都是来自成百上千个播客的内容。”荔枝FM创始人赖奕龙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

  一位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UGC能为平台带去很强的用户活跃度和用户增长速度,而这正是许多投资者看重的参数,因此这些平台都有不错的融资状况。

  但UGC也带来了问题:用户自制的节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在更新频率、制作标准和内容丰满度上也基本不能保障。这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首先,用户容易流失;第二,广告主对UGC平台好感度也不高。

  其实赖奕龙在一开始研发荔枝FM的时候,就注意到了用户黏性低的问题。荔枝FM现在采用的是长音频的呈现方式,用户既可以通过私人电台来“录着玩儿”,在上传自己的录音作品后,仅供少数好友分享;也可以像经营微信号一样晒出自己的作品,推广和经营自己的频道。赖奕龙说,虽然短音频的速度和效率都更高,但是黏性不够,所以在创业最初,荔枝就想要做一个长音频产品。

  喜马拉雅FM则采用了更本质的解决方法,它通过把控内容生产者的质量,实现了内容水准的控制。在喜马拉雅FM,所有的用户都能是主播,但想要成为加V的认证主播,甚至是可以拿到收益的签约主播,却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我们对于主播的认证很严格,用户在申请认证时,我们会根据包括收听完成度、点击率、评论数、峰值流量等后台收听数据以及其他条件来判断该用户有没有获取认证(加V)的资格。很多听众用户会因为‘认证’对节目产生信任和期待,所以如果节目不好,除了对主播有名誉,对于喜马拉雅这个平台也是一种。”喜马拉雅副总裁杨申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道。

  三家网络电台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广告仍然是它们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方式。其中,未来蜻蜓对广告的依赖度将逐步降低。据蜻蜓CEO杨廷皓介绍,公司预计2015年的广告收入将达到1亿元,占其整体计划营收的一半。

  杨廷皓计划让另一个1亿元从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收费内容中抽成获得。2014年底蜻蜓与央广之声合并,蜻蜓也照搬了央广之声的商业模式。此前,央广之声早已和电信运营商合作,打包出售有声书等内容给电信运营商,比如用户花5元就可以买下10本有声小说包月的套餐。

  “一般用户对于运营商提供的付费内容和服务会有比较高的购买意愿,就和花钱买彩铃包月一样。这样的用户量其实很大。”杨廷皓说。

  当然这种这种营收方式也有风险,相对被动,因为具体的抽成比例和合作模式都有可能随着电信运营商的意向而改变。

  杨廷皓还表示,蜻蜓FM会在合适的时候考虑直接通过APP进行特定内容的收费。但考虑到中国用户尚未养成互联网内容的付费习惯,加上现在竞争格局还未拉开,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有营收但没盈利是整个行业现在的共同处境,把营收和融资得到的钱都投去“做生态”、“补闭环”成了现在行业里的趋势。不论是杨申、赖奕龙口中的生态,还是杨廷皓说的闭环,其本质就是在内容生产和消费的链条里,加上“收益”这一元素,让收益鼓励生产者产生好内容,让好内容吸引消费者,再让消费者通过付费或吸引广告为平台和生产者带去收益,如此循环往复。

  砸钱留住好内容的目的是为了抓住用户。“目前行业里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用户,第二才是发展商业模式,而且对于商业模式,我们更多的是要证明模式存在,不是为了盈利而盈利。”蜻蜓CEO杨廷皓表示,“在现阶段不论是投放广告还是做收费内容,都是在用户体验,是一种的行为。”

  已经有了不错收入的蜻蜓FM希望借助与传统电台的合作,让更多的传统主播成为蜻蜓PUGC(有专业技术团队支持的个人原创内容)转型阶段的主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

  喜马拉雅决定把所有可能的收入方式都做成工具嵌入生态建设中。“我们要做的是音频界的‘淘宝’,喜马拉雅负责搭建平台,提供工具。至于要不要收费,要不要植入广告,都由主播自己选择。”杨申表示。

  而目前市场规模最小的荔枝则更为谨慎,“你几乎看不到我们的广告,广告内容也比较软,主要都是以内容的方式在推。我们不想因为广告影响了用户体验。”赖奕龙说。

  从所有这些角度看,这个行业之所以还不能大规模商业化,也是出于留存更多用户、新增更多用户的考虑。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